故宮博物院于18日在京宣布啟動“養(yǎng)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這也是故宮博物院自成立以來對養(yǎng)心殿進行的首次全面修復。在古代,是如何對故宮建筑進行診斷,又因為哪些原因而需要修繕甚至重建呢?
機構
宮里建筑配有“御醫(yī)”
在古代,為皇帝看病有御醫(yī),為宮殿“診病”也有專門的機構,但各個時期名稱不同。
傳說在堯舜時代,有一位名叫“倕”的巧匠任“宗工”一職,不僅擅長制作弓、耒、耜器具,還發(fā)明了畫圓、畫方的工具及水準和繩墨用以量平直,給匠人以規(guī)范,為建筑及修繕房屋提供便利。
之后商周設“司空”、秦國設“將作少府”負責修繕宮殿。漢承秦制,但略調整,將“將作少府”改為“將作大匠”,之后“將作大匠”之稱呼一直沿用到明代。明代在工部下設營繕司(名將作司)負責建造、修繕宮殿,下面匯集了許多能工巧匠,如修建了北京皇宮的木工蒯祥、設計紫禁城的建筑師蔡信及最后因修建故宮有功而擢升為工部侍郎的瓦工楊青都曾在此任職。
到了清代制度稍微有些區(qū)別,工部和內務府雖然略有交叉,但是職責有了較為清晰的劃分。一般京城、壇廟、官署歸工部管轄,而故宮這樣的宮廷及皇家園林建筑及修繕則歸內務府營造司管轄。換言之,清代內務府營造司是宮廷建筑的“御醫(yī)”。在《盜墓筆記》里頻繁提到的“樣式雷”家族、“算房劉”,都是古建的“名醫(yī)”。
光緒《欽定大清會典》有這樣的記載:營造司“掌宮禁之繕修,率六庫三作以供令”?;实勖磕陼目偣軆葎崭蟪贾袣J派一員管理營造司,也叫做值年大臣。營造司內設郎中兩個人,員外郎八個人,主事一人,委署主事一人,以辦理各項營造事務。
故宮建筑的“御醫(yī)”們對故宮建筑的診斷流程基本為:先對建筑本身進行檢查,有問題就要進行維修,沒有問題便為故宮建筑“美美容、化化妝”。當然有時還要對故宮建筑進行應急處理,對建筑進行“大手術”。
問診
拔除荒草也要選吉日
對于故宮建筑的“健康”問題,“御醫(yī)”的基本態(tài)度是:“以預防為主、防治相結合”。所以說修繕是經(jīng)常性的,基本每3年左右便整體修繕一次,通過這種辦法來保持建筑的良好狀態(tài)。5年更換一次揭瓦檐頭,更換椽望。大中型建筑的修繕,比如新建的宮殿,或者拆修后新建的宮殿,基本上10年會整修一次。這是故宮的大規(guī)模“體檢”。
營造司負責紫禁城宮殿修繕,還要對紫禁城的建筑作定期的“體檢”。
特別重要的宮殿定期“體檢”更加嚴格。比如故宮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連每年秋后拔除荒草,都要欽天監(jiān)選擇吉日后,才能由營繕司派遣工匠去辦理。
在“體檢”過程中遇到問題,會及時處理。故宮建筑以木質為主,經(jīng)常會有滲漏的情況,而且裝飾壁畫會因時間久而褪色,影響美觀。以慈寧宮為例,內務府的奏折里經(jīng)常可見:《總管內務府營造司呈慈寧宮等處滲漏待修清單》、《總管內務府呈查得慈寧宮等處新滲漏及油飾迸裂清單》、《奏為宮內各處滲漏之處領銀修理等事折》等。乾隆五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丙辰,《總管內務府呈為慈寧宮等處新滲漏及門扇檻框油飾爆裂處清單》大致記載了慈寧宮的“體檢報告”:經(jīng)過核查發(fā)現(xiàn)慈寧宮有多處新滲漏,并且門扇檻框有油飾爆裂的情況,慈寧宮后殿中脊有一處滲漏,西梢間后坡有一處滲漏,西穿堂門檻框油飾爆裂,慈寧宮右門影壁一處油飾爆裂……可以看出定期“體檢”十分有效。
“體檢”只是其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查出來問題就處理,如果沒什么問題,也可以給故宮建筑“美美容”。不過不是所有的宮殿都有這樣的待遇,這要看宮殿的作用,更要看宮殿里住的是誰,最重要的是要看皇帝。
美容 慈寧宮“整容”原因很任性
慈寧宮最初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歷時兩年建成。順治皇帝在位時進行重修,給自己的母親——孝莊皇太后作為寢宮。孝莊太后病歿后的一段時間里,慈寧宮變成了舉行典禮的場所,而不再供后妃居住。
本來事情到這里,慈寧宮的功能便可以確定,可在乾隆皇帝時發(fā)生了變化。乾隆是個有創(chuàng)意的皇帝,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孝順!于是他對慈寧宮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美容”,甚至可以說是“整容”。
乾隆時期對慈寧宮進行了兩次較大規(guī)模的修繕及改建,慈寧宮才變成我們現(xiàn)在所見的樣子??墒乔槭裁磿Υ葘帉m有如此大的動作?原來慈寧宮的主人是乾隆的生母崇慶皇太后(《甄嬛傳》里的甄嬛)!不得不說,乾隆是個孝順兒子。這從史書的記載中可以看出,乾隆基本下江南“旅游”都會帶上自己的親媽。
雍正十三年九月,乾隆即位,為了更好地孝敬自己的親媽崇慶太后,第一件事便是修繕慈寧宮,新修壽康宮。此后,在“甄嬛”60大壽、70大壽、80大壽時,乾隆均不惜重金,修繕慈寧宮,并舉行隆重的慶典活動。在壽典上,除了常規(guī)慶賀,乾隆還會穿著顏色艷麗的服裝,捧著酒杯,向皇太后跳舞慶賀。自古如此彩衣娛親的皇帝恐怕也找不到幾個。
乾隆四十二年,皇太后去世后,乾隆十分傷心,每年都會在圣壽節(jié)及上元節(jié)前一日,到壽康宮拈香禮拜,瞻仰寶座,懷念追思下自己的母親。慈寧宮也因自己的主人而備享殊榮。
無論是為皇太后慶壽,還是對慈寧宮修繕,反映的都是乾隆以孝治天下的理念。此后嘉慶也多次修繕乾隆的居所寧壽宮,反映的內容是一致的。
當然,乾隆修繕慈寧宮的確因為慈寧宮是自己生母的寢宮,可還有一個重要因素——乾隆是個“園子控“。乾隆很喜歡修繕宮殿,他不僅喜歡修繕宮殿,還喜歡建園子,建宮殿。所以在古代是否修繕故宮建筑,最根本在于皇帝的想法。
比如,嘉靖修繕奉先殿,僅僅是因為宮殿舊了!嘉靖皇帝在新建太廟的同時,決定將看起來有些陳舊的奉先殿進行修繕。他對輔臣李時、尚書夏言說:“奉先殿不勝舊矣,朕意欲新之”,大致的意思就是,奉先殿用的年頭有點多,有點舊,朕不喜歡,決定修繕下,順便給它“美美容”。皇帝果然任性!
手術 火災是最大的噩夢
除了常規(guī)對故宮建筑“體檢”,或者按皇帝個人想法對宮殿進行修繕,還有一種情況是屬于因天災人禍,不得不對建筑進行修繕。這種修繕常常意味著對建筑進行一場“大手術”。就故宮而言,火災就是最大的噩夢。
以乾清宮為例。乾清宮曾是明代14個皇帝和清代順治、康熙兩個皇帝的寢宮。而且也是歷朝皇帝臨朝聽政、召對臣工、舉行內廷典禮、接見外國使臣以及批閱奏章的場所,政治地位非同一般。然而歷史上,乾清宮在明代3次(永樂二十年,即1422年;正德九年,即1514年;萬歷二十四年,即1596年)毀于大火。清代乾清宮火災雖僅有1次,但仍損失慘重。
對于極富有政治地位的乾清宮來說,修繕重建只能是唯一的選擇。
據(jù)史料記載:清嘉慶二年(1797年),乾清宮失火,乾清宮、交泰殿、宏德殿、昭仁殿淪為廢墟,已是太上皇的乾隆極為痛心,下旨修繕。
無獨有偶,奉天殿也有此遭遇。奉天殿,明代又稱內太廟,與太廟分別承擔四時不同的祭禮。每逢帝后忌辰,皇帝大婚、登基、萬壽等節(jié)日,都要到此祭拜。此外,每逢皇帝生子、王子加冠、公主下嫁等也需至奉天殿行禮,地位極高。
然而其也歷經(jīng)多次火災,不得不重新修繕。奉天殿在永樂十八年(1420年)底建成,十九年(1421年)四月便遭火災,正統(tǒng)五年(1440年)才重修,正統(tǒng)六年(1441年)修成。不過萬歷二十五年便又遭災,四十三年重建,至天啟七年完工。
清代以后,順治二年修皇極殿,改稱太和殿??滴醢四曛亟ㄌ偷?,康熙十八年遭災,三十四年重建太和殿,三十七年建成(即現(xiàn)在的太和殿),乾隆三十年又進行大修。
火災對于故宮的宮殿,屬于災難性硬傷,所以防火一直是故宮建筑保護的永恒主題。故宮樹木極少,一方面為了減少給刺客隱蔽的地點,更重要的一方面是為了防范火災。所以以木質結構為主體的故宮可以如此完好地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不能不說是幸事一件。
新中國成立后,對于故宮建筑的保護修繕一直在進行。建國六十多年來,北京的古建筑已經(jīng)大修過兩三次。一般的古建筑二三十年就要大修一次,故宮這樣的宮殿建筑50年左右也要大修一次,而一般保護性維修則經(jīng)常進行。這樣才能讓古建筑保持“健康”狀態(tài)。
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wǎng)、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wǎng)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wǎng)原創(chuàng)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cndedutech.com/showinfo-33-27302-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